首页

北京新时代模特学校 | 新时代国际模特培训基地

搜索

纯粹主义美学再度蔓延

新时代 2018-04-13 10:30
黑白纯粹主义美学在2018年再度席卷而来,在时装、潮流、艺术、音乐、科技等领域,大量基于极简主义黑白美学作品出现。

  黑白纯粹主义美学在2018年再度席卷而来,在时装、潮流、艺术、音乐、科技等领域,大量基于极简主义黑白美学作品出现。是不是我们的生活太过“精彩”了,所以看似无聊的经典审美又成为了趋势?今天我们就来用一个特别的视角,来了解一下这股叛逆于社交网络和滤镜强迫症时代下的黑白浪潮。

  黑 白Black and white

  回归原始 找回本真。纯粹又丰富,乃万色之根本

  黑色,代表神秘、气势、严肃、永恒的沉默,所以象征着低调和品味。著名设计师Christian Dior曾这样说过:“模特可以在任何时候都穿着黑色,不需在意年龄,也不论任何场合。”

  白色,代表神圣,纯洁、朴素、无尽的可能。所以身着白色时装给人带来自信、优雅的形象。夏天的白色更是让你感觉清爽,又有摩登感,是所有人不可或缺的。

  Coco Chanel曾说White is classic whileblack is always indispensable“黑色包容一切,白色亦然。在舞会上,身穿黑色或白色的女子永远都是焦点”

  黑白线条 | 永不消逝的时装主题

  谈到以线条、几何图形和黑白两色这样古典美术方式创作时装的设计师,人们一定会想到很多名字——西方有Chanel和Giorgio Armani这样的殿堂级品牌,而在东方则有否极泰来的山本耀司,不过如果仅仅以创造美学系统而把黑白二元化,人们一定会在脑中勾绘出一个特别的场景——远处,如同裸眼立体画一般的形象向你走来,这就是Gareth Pugh。

  Gareth Pugh,一位新时代天才设计师,每个走入他的视觉迷宫的人,都会深深陷入进去

  如今已经不再是深受媒体和前卫时装人追捧的Gareth Pugh的黄金年代了,尽管他在今年2月刚刚发布的全新秋冬系列以暗黑和大廓形收获了不少好评,但是人们对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他最开始出现的那几年。

  2006年,当Gareth Pugh发布了他的第一季成衣作品时,人们被他玩弄视觉艺术的作品震惊了,这个系列只用了黑白两个颜色和简单的几何图形,就创造了一个如此丰富的视觉。那个时候,Gareth Pugh还没有自己的工作室,他一个人,没有资金,没有助手,完成了自己前卫时装语言的探索开端。

  欧普艺术的视觉形式加上PVC、塑料、乳胶等新材料的组合,构成了近期Gareth Pugh的设计重点

  帮助Gareth Pugh凸显黑白格纹的,是他所创作的具有挑战性的廓形,在这些前卫的结构下,实际上是他构建的视觉艺术游戏。早在上世纪中叶,就有不少艺术家发现了这个秘密,通过黑白对比与几何图形的交错,可以创造出超越单色的视觉效果。当年的欧普艺术(Op Art)在今天仍被应用到诸多领域,而时装设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Gareth Pugh说:“有时候我讨厌自己的想象力,因为只要我想了什么鬼主意,就会迫使自己去做出来。”

  直到今天,黑白对色的经典视觉语言仍然不乏继承人——Balmain的2018年春夏系列结合了印刷设计语言,通过黑白双色创造了一个极多主义(Maximalism)的当代经典审美范本;而Junya Watanabe则继续了他多年的黑白实验,同样通过欧普艺术的方式,用黑白两色创造了花样繁复的印花;Haider Ackermann也在这一季玩起了古典主义的黑白对撞,他的方法是干脆进行二元对撞,充满了戏剧性。

  时装在今天成为了最被关注的审美舞台,而人们却不太在意它来自何处

  无论是将黑白欧普艺术吃透了的Gareth Pugh,还是众多依旧在当下进行探索的设计师们,他们的审美源头都来自一群更有想象力的艺术家,而这正是人们对于视觉与生俱来的追求,因为黑白两色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视觉,还在听觉、触觉上改变着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。

  黑白双色带来的视觉奇观究竟是如何来的呢?

  欧普艺术 | 从古典到当代进阶

  欧普艺术产生于法国1960年代,这是一种在前计算机时代进行设计的视觉艺术。当年的艺术家们通过明亮的色彩、具有欺骗性的几何图形创造出“视觉错觉”,让人们在观看时达到眼球的“视觉高潮”,由于我们的双眼无法判断这些客观具体的图形,所以大脑也就被戏耍了。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三维立体画吗?差点不多就是这个意思。不过当欧普艺术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之后,这个游戏就变得更加有趣了。

  欧普艺术运动中的代表人物Bridget Riley

  1965年的时候,纽约MoMA举办了一场题为《反应之眼》(The Responsive Eye)的展览,其中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、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,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,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。

  从Victor Vasarely到Bridget Riley,在数学与绘画高度结合的年代,人们为这样的视觉奇观感到震惊,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动画和视频艺术的崛起,人们开始不再对静态的视觉充满好奇了,那些可以移动的画面更加刺激人们的眼球。恰逢1960年代的迷幻艺术(Psychedelic Art)浪潮的短促兴衰,似乎属于欧普艺术的黄金年代就这样过去了。

  1965年MoMA举办的《反应之眼》展览现场

  就在MoMA举办《反应之眼》的这一年,在东德的卡尔·马克思市,有一个日后成为著名电子音乐人,同时也是艺术家的孩子出生了,这就是代号为Alva Noto的Carsten Nicolai。Alva Noto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音乐与视频结合的作品,他在自己的唱片公司Raster-Noton所出版的一系列作品中将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。而现场演出的Alva Noto则使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展示属于他这个时代对于视觉、听觉的幻想。

  Carsten Nicola和坂本龙一的合作计划——Alva Noto + Ryuichi Sakamoto

  Carsten Nicolai所预言的未来由于科技的进阶,可以在家中享受由听觉和视觉构成的跳动体验,便是下一个潮流,而就在中国,我们也看到了这样有趣的尝试。

  有机会一定要在这个空间里感受下——人造的黑白宇宙是怎样的

  项目为原创时尚设计师买手集合店中全新的餐饮业态;餐厅空间设计既要延续及强调买手店的时尚属性,又需要提供主力消费群体所要求的独特就餐体验。

  我们从时装设计大师对黑与白及点线面的偏爱中获取灵感,打造先锋、极简、有格调,同时又不失趣味的餐饮空间。

  餐厅狭长的外立面被黑色轮廓线清晰划分,大招牌以光栅立体画的形式呈现“门”的开合动态变化,与品牌名称“一尚门”相呼应。

  黑白色块间的利落分界完成了对空间的分区;白色空间中穿插着黑色的点线元素作为点缀:球形吊灯、整齐排布的吊线,纯白墙面上黑色细铁丝被弯成了有趣的时尚格言文本。

  同时,黑色折面的运用强化结构感,白色的网格状吧台椅及餐桌则同样为黑色背景织入线与面的元素

  拐角区域的装置成为严谨空间中的个性隐喻:大大小小的球体漂浮着从门缝中涌出,令四周的规整空间发生扭曲形变,同时又逐渐融入墙面的黑白色方格;以此探讨个体与环境的辩证关系。

  而门的背后藏匿着黑白表像之下的平行世界;作为食材主角的鸡蛋仿佛蕴含着无穷能量,上演了一场精心谋划的出逃。

  装置作为视觉点与记忆点,吸引消费者在美食果腹之余,在自发地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与空间产生互动,感受荒诞却治愈的意外惊喜。

  最后:不要错过这8位黑白艺术大师-----

  电影|马修·卡索维茨《怒火青春》1995年

  黑白电影有太多经典,这次选择的并不是黑白电影时代的作品,而是1995年马修·卡索维茨拍下的《怒火青春》(La Haine),原因则是影片中那些对于青少年生活的刻画——运动服、街道、汽车。这几年出色的黑白电影每年都会出现几部,刚刚看过《大佛普拉斯》的你是不是也想多找来一些看看?

  漫画|伊藤润二《漩涡》1998-1999年

  从漫画中寻找体现黑白视觉系统的出色作品太难,因为大部分日本漫画都是传统的单色,不过伊藤润二《漩涡》则有很多线索,尤其是对“漩涡”本身的刻画,充满了欧普艺术带来另外一种副产品的可能性,那就是——恐怖。

  摄影|S?lve Sundsb?

  来自挪威的摄影师S?lve Sundsb?以拍摄光影主题的作品为人熟知,原本注重于展示服装的时装摄影,在他的镜头之下,变身成为了另外的形态,那些投影到模特身体上的黑白几何图形投影就在这样的转化下,变成了一种不可触摸的布料。

  戏剧|威廉·肯特里奇

  来自南非的艺术家威廉·肯特里奇(William Kentridge)十分擅长用炭笔素描创作的政治题材绘画,但殊不知他也是一位剧场行动派。在设计剧场之外,肯特里奇也把戏剧搬到了他的工作台上。他用黑白纸板创作了一个微型舞台,通过投影、逐格拍摄等形式进行创作,在他的黑白世界中,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小世界。

  装置|丹尼尔·布伦《双平台》1985-1986年

  法国艺术家丹尼尔·布伦(Daniel Buren)在全世界创作了不少公共空间的装置作品,其中位于巴黎小皇宫的作品《双平台》(Les Deux Plateaux)最为出名。《双平台》是一组黑白条形的圆柱形大理石雕塑,现在它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布伦柱”,260个高矮不一的圆柱,规则地散布在荣誉庭的空地上,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视觉之景。

  设计|Armin Hofmann

  设计师Armin Hofmann是享誉世界的瑞士风格的代表人物,他的平面设计作品充满了个人标签,首先就是一直被他运用的黑白双色。作为设计教授的Armin Hofmann认为设计是需要进行图像与内容的沟通,所以那些被他自由缩放、巧妙结合字体空间进行变化的平面设计作品,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。

  音乐|Joy Division《Unknown Pleasures》1979年

  这张由著名设计师Peter Saville为Joy Division设计的封面,取材自一张历史照片,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CP 1919的脉冲信号,周期1.377秒。这个图形最后也成为摇滚乐历史上的经典,准确地反映了Joy Division音乐中令人痴醉的阴暗、忧郁、病态之美。

  建筑|Zaha Hadid《巴赫室内音乐厅》2009年

  为了一个专门演奏巴赫钢琴作品独奏的空间,Zaha Hadid在2009年为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创作了一个音乐厅,这是一个黑白两色的建筑,白色的主体建筑使用了Zaha Hadid最为人熟知的生物体的构造,音乐厅的座椅则来自Zaha Hadid的家居产品系列。这个黑白两色的临时建筑体通过颜色和巴赫的音乐进行了关联,可惜我们再也无法在未来看到来自这位女建筑师的作品了。

  文章来源:北京新时代模特学校,欢迎分享,(QQ/微信:820868373)

相关阅读

 

新时代热点

 
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7-09  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7-06  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7-03  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6-17  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6-12  
时尚趋势  新时代  2023-05-28  

今日热词